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擦亮两张名片稳步推进泸州城市公交现代化的建议》(第12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委员对我市公交事业的关心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的服务企业,也是政府的民生工程,正如委员所说,近年来,我市坚持“公交优先,就是老百姓优先”的发展理念,以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舒适”问题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场站建设、公交路权优先、公交线网优化、新能源公交车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命名泸州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同年12月,交通运输部公示“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泸州榜上有名。这些成绩,西部地区唯一,全国少见。
一、完善“网络化”布局
(一)坚持一城一公交发展思路
我市在《泸州市道路运输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坚持一城一公交发展思路,加快整合泸州市主城区3家公交公司运输资源,力争“十四五”期间落实一城一公交格局,统筹城区公交线网规划、公交运力投放、更好地平衡资源利用效率和公交服务质量。
(二)推动BRT快速公交建设
前期,我市邀请东南大学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了《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4—2030)》,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上层规划,深化公交引领城市的发展模式。“规划”中对BRT进行了相关规划设计,但由于泸州多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BRT建设运营成本高、道路综合利用率偏低等因素,我市未立即启动BRT项目建设。加之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公交客运虽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预期。结合目前地面常规公交基本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情况,综合考虑泸州市财政可承受能力,现阶段暂未实施建设BRT项目。“十四五”期间,待我市公共交通经营发展恢复后,将及时研究推动BRT相关工作,推进形成BRT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主、干、次、支、微公交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能级。
(三)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着力提升公交吸引力
提升公交吸引力的根源在提升运行效率和便捷度,我市目前在主城区建成投用公交专用道151公里(双向),中心城区具备条件建设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基本实现全覆盖,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打通网络“断点”,实现公交专用道网络化运营,为公交车运营提速提供路权保障;同时加强专用道运行监管和执法,提高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率。
二、提升“智能化”水平
我市历来重视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工作,先后完成了泸州公交九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开通了乘公交十种快捷支付方式,形成了智能支付、智能查询两大板块。目前,我市全国首创集二维码刷码乘车、实时公交查询、手机充值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泸州e公交”综合服务平台,让市民公交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时尚。建成具备车辆排班、自动报站、GPS速度管控、轨迹回放、统计报表、分析应用等功能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实现主城区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全覆盖。建成公交电子站牌167块,“泸州e公交”“掌上公交”APP覆盖中心城区所有公交线路,日查询量达35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公交视频系统与公安天网视频系统实现对接,公交实时运行数据融入市级信息平台,不断提升城市公交智能水平。积极探索无人驾驶,加强同政府各部门沟通公交自动驾驶政策法规、道路测试、人员资质等支持事项,积极推动无人驾驶工作。在区域智能调度改革、数字化赋能有力支撑下,努力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助地面公交提速,让乘客享受智慧出行的便捷,助力我市始终走在智能公交发展的前沿。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
紧紧围绕广大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在不断优化公交线网,提升乘车便捷度的同时,大力发展个性化公交服务,满足城市个性化出行需求。我市编制出台了《泸州城市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技术规范》,定期新开、优化公交线路,线路网比率达82.1%,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目前,开通有旅游公交8条,夜间公交服务商超专线7条,微循环公交4条,网约定制酒城快线2条,学生公交定制专线(专班)18条,园区通勤公交10条,快捷K线公交6条,点对点高峰服务的点点巴士32条,蔬果专线4条,企事业单位定制公交67条,市民乘车满意度超92%。
接下来,我市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研究实施好学生接送、就医、通勤、商超、旅游、区域快巴等个性化专线专班,提升市民出行方便度。
四、提高“舒适化”程度
我市每年坚持选购国内一线品牌高舒适度现代化车辆,年均更新替换老旧车辆60台以上。2022年按照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工作方案要求,重点打造275路公交线路为敬老爱老专线,线路配备18辆低地板及低入口(一级踏步)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均配置老幼病残孕爱心优先专座,车厢内配备便民箱,线路途经商超、公园、医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区域,落实老年人优先优惠乘车政策。该线路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司乘人员,并常态化开展公交车长优质服务培训,重点提升对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等的服务技能水平。参照《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有关要求,完成主城区12个公交首末站不锈钢护栏与轮椅坡道的改造,提升老年人候车舒适性,进一步满足了老年人候车需求。常态化安排管理人员、小红帽志愿者在商圈、客运站、医院、乡镇、墓园、景区等20余个重要公交站点开展文明劝导、秩序维护和导乘宣传服务。以创文巩固为契机,给“一老一小”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联合各单位部门,持续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公交建设,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候车舒适性,加大公交车辆技术配置研究,新购低入口公交车辆,保证公交舒适度硬件供给,不断提升车辆品质、颜值。
五、实现“低碳化”运行
(一)我市坚持新购或更换公交车100%为新清能源公交车辆。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达676台,新能源车占比59.3%,清洁能源公交车100%。主城区实现绿色公交车全覆盖。配套建设了城北公交枢纽站、城西公交停车场、纳溪公交公司首末站等18个公交充电场站,充电枪370支。2018年市公交集团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企业”;2019年江阳区全域公交线路获评全国10条“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二)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充分利用公交电子站台、公交站灯箱广告、公交车LED显示屏、公交车车载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常态化宣传“优先公交、绿色出行”理念。
(三)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每年9月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主题活动,开展公交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三走进”活动,开展多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出行、优选公交”倡议书,开展市领导带头坐公交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倡导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出行,引导市民群众优先选择公交出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市建设。
接下来我局将积极协调配合市委目标办、宣传部,发改、公安、财政、住建、城管等多部门,根据“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相关指标、要求,高标准建设公交出行体系,持续擦亮两张名片,稳步推进泸州城市公交现代化发展。
再次感谢委员对公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祝生活愉快!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7月31日
温馨提示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