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五公开>结果公开>建议提案>详细内容

泸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77号提案及相关并案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泸州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06-22 16:14:53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泸州市委、范泓妍委员、夏丽委员、刘利委员、庞犍军委员、邹家平委员:

你们提出的第177号提案及并案提案第249号、第266号、第33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七五普查数据,2020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97.82万、占常住人口的22.99%,老龄化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9、1.28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75.0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7.6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15、0.72个百分点,80周岁以上老人13.77万人,占60周岁以上老人总数的14.08%。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18家,民办养老机构80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7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20个,“物业+养老”服务站21个,养老服务社会组织110余家,从业人员1800余人。2020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地区。去年,被评为全国10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城市之一。

一、关于提高对养老护理职业重要性的认识的答复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趋势,如何提供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养老护理员是养老事业的基石、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更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数量足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民政、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加强了协同配合力度,印发了《泸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泸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泸州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持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今年2月,市民政局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4家公办养老机构、4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深刻分析研判当前全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在持续健全养老护理员补贴制度、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完善养老护理员流动促进机制、健全养老护理员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

二、关于立足实际需求全面系统开展培训的答复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十三五”以来,我市平均每年均从省、市财政养老服务业发展补助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约6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人才培训,通过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570人次、为老服务社会工作者1500余人次、养老护理员4300余人次。二是加强院校合作。积极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目前,共有西南医科大学、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和江阳城建职业学院4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护理学、护理专业、康复技术等与养老服务有关的专业;共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合江少岷职校、江阳区高新职校、泸县天宇职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护理、康复技术、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与养老服务有关的专业,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多层次、宽区域的布局架构。三是开展特色培训。围绕养老事业、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设“云溪护工”等特色工匠培训班,依托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组织开展养老护理、病患陪护等技能培训。2023年5月,首次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养老护理员“一对一”师徒式带教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旨在积极培养和储备业务精湛、技能高超、品德高尚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四是创新培训载体。组建“刘世英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理论功底强、实践经验足的护理专家组成师资队伍,对处于职业起点及低学历或无学历的护理员进行悉心培训指导。建立养老护理实训基地11个,连续3年将养老护理赛项列入“酒城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专。2017年以来,我市获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三等奖5人次;获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团体奖5次、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10人次;1人获评四川省技术能手称号。

三、关于分层培训强化机制激励的答复

一是健全培养评价机制。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4家,养老护理员1054人,其中,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267人(初级142人、中级92人、高级28人、技师4人、高级技师1人)。民政、人社协同配合,对有意愿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合格证考核养老服务参训人员进行考核鉴定,按规定对评价合格的人员发放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完善补贴制度。2015年,我市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对持有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分别按50、100、15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今年5月,民政、财政印发正式文件,提高岗位补贴标准,对持有一至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分别按800元/人/月、500元/人/月、300元/人/月、200元/人/月和100元/人/月发放岗位补贴。同时,建立从业年限补贴制度,对连续从事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一线工作满3年的养老护理员每人补贴1200元;从第4年起,每满1年补贴500元;从第7年起,每满1年补贴600元。三是选树先进典型。从2021年起,我市连续两年开展酒城“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集中评选“最美养老护理员”2批20人次。通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聚焦社会各界目光关注养老服务事业、关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营造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四、关于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答复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过程,构建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一是明晰“一体两翼”发展定位。围绕市委“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将养老服务融入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明晰功能定位。在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一体”地区,着力完善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都市高品质养老示范区;在泸县、合江县“东翼”地区,加强与重庆永川、江津等地合作,探索异地养老服务机制,打造泸永江养老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叙永县、古蔺县“南翼”地区,发挥乌蒙山区气候、自然景观等优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地避暑康养旅居优选地。二是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紧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契机,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主城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个、“物业+养老”服务站19个、社区老年人互助睦邻点20个,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115个。三是健全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在中心镇、重点镇布点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逐步构建起以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为中枢、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驿站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7个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57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0余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驿站,全市各类农村养老服务总床位1.3万余张。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立足“共同富裕”时代背景,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老有所养,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网;聚焦老有所学,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聚焦老有所医,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聚焦老有所乐,培育养老全新业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全市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比表彰活动、对在国家、省级、市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养老护理员给予适当奖励、定期走访慰问养老护理行业拨尖人才、加大对养老护理员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非常感谢民建泸州市委、各位政协委员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对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满足老年人养老护理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的建议意见针对性强,对我市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泸州市民政局        

2023年6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温馨提示

请先点击”统一用户登录“进行用户认证登录,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
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