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泸州段上演“水陆空”立体救援大练兵

来源:泸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10:30:00 【字体:

多部门联动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救援船用水炮压制“火势”。本报记者 蔺艳霜 摄

4月29日下午,由泸州市航务管理局主办、泸州港区海事处协办的长江泸州段2025年度水上交通综合应急演练,在长江泸州段弥陀渡口渡运水域举行。

此次演练参演单位包括长航公安泸州分局泸州派出所、长江江阳航道处、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江阳区黄舣镇政府、泸州市江阳轮船公司、泸州江渝水上救助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社会救助力量。演练通过多场景模拟,检验长江泸州段水上应急决策、指挥、协同及处置能力,加强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建设,保障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畅通。

演练模拟“弥陀号”渡船与“泸碧水1号”在横渡过程中发生碰撞,引发人员落水、机舱起火、船舶失控、燃油泄漏等一系列险情。围绕这一场景,演练设置了人员救助、消防救援、船舶失控处置、船舶溢油处理四个科目,通过多科目穿插的创新模式,真实还原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过程。

演练伊始,“弥陀号”渡船在从弥陀渡口开往神臂城渡口时,与“泸碧水1号”发生碰撞,1名乘客落水。泸州港区海事处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派指挥船快速赶赴现场接应落水人员并转岸救治,同时发布临时交通管制指令。紧接着,“弥陀号”因碰撞引发机舱火情。“长江巡警3013”“航道02116”等救援船迅速出动,利用水炮压制火势。长航公安泸州分局泸州派出所利用无人机升空侦查,实时传回火情信息,助力指挥决策。在各方协同下,火势被成功扑灭。但是,“火灾”导致机电设备损毁,“弥陀号”失去动力向下漂移。泸州江渝水上救助有限责任公司的“救助6号”紧急驰援,成功控制失控船舶并将其拖带至安全区域。然而,拖带过程中发现,“弥陀号”尾部出现油污泄漏,污染江面。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迅速组织船只携带防污设备赶赴现场,铺设围油栏、回收吸油毡,配合无人机空中监测,高效完成油污清理工作。最终,江面污染被彻底清除,实现“零新增油污带”,守护了长江水域生态安全。

此次演练中,智能遥控救生圈、无人机、数字航道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投入使用,构建起“空中监测、水面搜救、陆地医疗”立体化应急网络,大幅缩短响应时间。同时,采用“多科目穿插”演练模式,模拟真实事故中的险情连锁反应,检验各单位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处置逻辑,避免了“单科目孤立演练”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现场指挥长对此次演练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演练“流程规范、协同紧密、处置高效”,全面检验了《泸州市长江干线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展现了泸州水上应急队伍的过硬素质。

“此次演练是跨部门、跨行业、多单位协同作战的生动实践,实现了水陆一体化救助联动。各参演单位密切配合、高效处置,圆满完成全部演练科目,充分展现了泸州水上应急救援队伍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安全环保科科长周正杰介绍,泸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运节点,一直将水上安全与生态保护视为“生命线”。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实战能力的检验,更是一次生动的安全公开课。未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将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平安渡运”民生工程,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蔺艳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