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中心”引领乡村新“食尚”
纳溪区创新举措破解坝坝宴监管难题
“食材要分类分区摆放,生熟食品分开放”“蘑菇一定要烧熟”“现在天热,要做好防尘防蝇措施”……近日,在纳溪区打古镇丹桂村“家宴中心”的后厨中,不时传出监管人员对食品的要求。
市场准入不规范、登记备案流于形式、原料食材溯源难、食品留样不规范、食品安全无保险兜底……纳溪区创新探索建设“家宴中心”和“公司+游厨”模式,让这些曾长期存在于不少“坝坝宴”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8个农村“家宴中心”投用 村民吃上“放心宴”
“在村里的‘家宴中心’办酒席,既省心又体面,场地宽敞、价格实惠,有专业厨师掌厨,卫生、味道都不错。”近日,在纳溪区打古镇丹桂村“家宴中心”,村民刘生荣70岁生日宴上宾客满座。如今在纳溪区,像刘生荣一样将宴席安排在村里的“家宴中心”,已成为一种新风尚。
纳溪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牟强介绍,为扎实推进四川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让群众“吃上‘放心宴’,尽享‘烟火气’”,去年以来,纳溪区紧盯农村“坝坝宴”关键环节,将各村已搬迁的村小或强村并组后原有的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方式,在全区打造投用8个农村“家宴中心”。
已投入运行的8个“家宴中心”均统一规划,设施设备齐全,配有烹饪区、冷菜区、操作区、清洗区、消毒区等独立功能区域。同时,纳溪区打造“放心厨房”,严格执行“家宴中心”管理制度和“坝坝宴”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要求,每次宴席均备案登记,未经健康体检及培训的家宴厨师不得进入“家宴中心”从事餐饮服务。
村民摆酒席不再搭建临时帐篷,“家宴中心”的出现,改善了传统“坝坝宴”的聚餐环境。“由以前的露天烹饪改为室内烹饪,不少‘家宴中心’每个月都能承办两三场寿宴、喜宴。无论是卫生环境还是服务质量,村民们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农村‘坝坝宴’食品安全监管难题轻松化解了。”牟强说。
“移动酒店”现身农家院坝 已有36个游厨团队“加盟”
“太安逸了!跟城里大酒店的服务差不多,菜品干净卫生、味道也不错,空调冷气也很足。”近日,在纳溪区丰乐镇五里村,国道546旁的一农家院坝里,一个“移动酒店”引人注目。它由1台厨房车、1台冷链车、2台餐车和多个移动式帐篷组成。
走进这个“移动酒店”的厨房车,只见车厢内蓄水箱、淘洗盆、冰箱、蒸箱、食品留样柜、发电机等一应俱全,车内实时场景均在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内。每台餐车能摆下15张桌子,帐篷下也可以摆下8至12桌,空调、窗户等设施齐全,可以提供堂食或承接农村“坝坝宴”“一条龙”服务。
今年,纳溪区在全省首创推出“公司+游厨”农村“坝坝宴”监管模式,并引进一家家宴公司。该公司投入400余万元配备移动厨房车、餐车、冷链运输车等移动食品加工设备,请农村游厨团队洗菜做饭,并将农村游厨纳入智慧化监管系统,开启移动送餐新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加工环境易受污染、凉菜制作区域不洁净、燃料管理不规范、食材保存条件得不到保障等顽疾。截至7月底,加入该公司的游厨团队已达36个。
据该公司总经理韩丁介绍,公司于今年6月采购了“移动式酒店”专用车,通过车内配备的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坝坝宴”在事前报备、事中食安部门查验、事后菜品留样3个环节的无死角监管。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区推行‘公司+游厨’监管模式,大家可以根据需求挑选厨师、服务员和菜品,实行个性化定制,让农村‘坝坝宴’更安全、更放心、更美味。”牟强表示。
□ 周超文 马斌 本报记者 李荣泰
温馨提示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