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最新专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详细内容

十一年如一日 守护城市“脸面”

来源:泸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01 09:05:39 浏览次数: 【字体:

——记全国劳动模范、泸州市江阳区醉美城市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环卫工人赵良蓉

赵良蓉用勤劳的双手守护着城市的洁净。何卓恒 摄

4月25日凌晨4时许,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泸州市江阳区醉美城市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环卫工人赵良蓉便拿着清洁工具,来到她负责的蓝田高速路口路段,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作。

昏黄的路灯下,身体单薄的赵良蓉动作却十分麻利,“刷刷刷”几分钟就把一段路上的落叶和垃圾扫成一堆,不一会儿,汗水悄然浸湿了她的衣领。在这8000多平方米的路段上,每天巡回保洁16趟是她的“基本功课”,有时清扫的垃圾重量可达1吨。

十一年如一日,赵良蓉用坚守、创新与善良,书写一名环卫工人的责任和担当。2018年她被评为泸州市最美环卫工人,2019年荣获泸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今年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赵良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4年,赵良蓉踏入环卫行业。在完成自身保洁工作的同时,赵良蓉还负责巡查整个路段的卫生状况,对工人清扫作业、道路治污和道路保洁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谁的扫帚散了,她帮着捆扎;谁的锹头掉了,她帮着修理;谁的载重垃圾车拉不上坡,她帮着推一把……她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起来分享给大家,让工作变得更高效,成效更明显。

“一天一吨,有时两吨垃圾,清运起来费时费力,而其中有很多都是可以重新利用的。”在处理车辆遗留的建筑垃圾时,赵良蓉探索出了一条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她号召组员和周边居民共同参与这些垃圾的清运,将沙石、废旧家具等可再利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沙土用于修补附近小路、废旧家具送给需要的村民,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实现了垃圾分类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与推广。

赵良蓉用双手守护着城市的洁净,奏响劳动光荣的“华美乐章”。有一次,她在清理沙石时捡到一部手机,原地等待4个多小时将手机归还失主。面对失主的现金感谢,她婉言谢绝。还有一次,赵良蓉发现一位神志不清的老人晕倒在绿化带中,她毫不犹豫地喂水救助,并联系老人家属将其安全送回家。

2017年8月,在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时刻,赵良蓉在组织突击清理任务中,被高空掉落的广告牌砸伤导致右腿部骨折。她受伤后,未向公司提出任何要求,并在10多天出院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现在路段正是缺人的时候,我虽然不能像其他环卫工人一样正常进行保洁工作,但是可以巡查卫生状况,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一开始,她的腿部打着钢板,就让家人骑着电瓶车带她出来巡查;待身体基本恢复后,她就自己每天骑着电瓶车来回巡查。

“以前,我认为环卫一线岗位简单平凡,从事这份工作后才发现,干好基层环卫一线工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却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赵良蓉说。面对荣誉,她说:“无论是先进、劳模,还是省人大代表,我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一方净土,要为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靓丽作出更大贡献。”


□ 吴悠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温馨提示

请先点击”统一用户登录“进行用户认证登录,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
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