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泸州产”造血干细胞“飞”到北京去救人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1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泸州医生陈俊东的体内抽离。几个小时后,他的“一腔热血”搭乘飞机运往北京,并于当晚注入到一名患者体内。
陈俊东是泸县人民医院医教部的一名医务管理人员,今年33岁。今年9月,他接到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北京一名患者匹配,便开始坚持清淡饮食和规律作息。
陈俊东捐献造血干细胞(何小萍供图)
10月31日,陈俊东从泸县赶到泸州城区,住进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病房。11月1日至4日注射动员剂。11月5日上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成功捐出约210毫升造血干细胞,这些“生命种子”飞往北京,点燃一位患者的“生命之光”。
陈俊东加入中华骨髓库源于2021年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在献血过程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中华骨髓库的相关信息,我当时就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并留下血液样本。我8岁时生过一次重病,是别人的血液救了我,所以我更清楚血液对于一个垂危的生命意味着什么。”陈俊东说,参加工作以后,医院每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他只要在都会参加。因为被抽调参加征兵体检,他错过了今年医院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觉得很遗憾,没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在等着他。
今年9月,陈俊东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不禁有些激动,因为匹配成功的概率仅有百万分之一。“我提前几天来医院,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和体检环节,接着又开始注射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的动员剂。”陈俊东说,尽管近期医院工作忙得脱不开身,家里也有两个孩子需要照料,但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医院、家人也都全力支持他。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陈俊东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多少有些了解,但实际情况与想象还是有一定差距。“注射动员剂的时候,感觉就像得了重感冒,发热、全身疼,可能近段时间抵抗力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没关系,我自己注意一下就好了。”
当天上午9时,陈俊东躺在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随着双臂上插着的针管,血液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器后,又从另一边的针管输回他的体内,捐献开始……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约21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装进采集袋。
“前两天,妻子带着孩子们来医院看我,大儿子前几天还在学校给老师讲,他的爸爸要去医院捐细胞救人,感觉他挺骄傲的。能给孩子们作个表率挺好的,希望他们长大后也能把更多的爱心传递出去。”说到这些,陈俊东无比开心。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邢宏运介绍,针对白血病等血液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来自亲属之间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姑妈、舅舅、表哥表姐等都有机会成为供体;另一种是来自社会的全相合干细胞移植,需要在中华骨髓库进行筛选,而随机匹配的成功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从治疗效果来看,两种供体移植后的效果没有区别。
记者从泸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陈俊东是四川省第870例、泸州市第58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今年泸州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8例。
记者 陈猛
温馨提示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