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产业发展 护身边幸福
——我市法院系统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泸州样板”
□ 本报记者 吴迪
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努力打造“泸法麒麟”法治文化品牌八大工作模式,该模式有哪些特色亮点?如何形成多元立体的法院文化品牌矩阵,实现文化兴院、文化强院,并以司法的柔性手段实现法律的刚性要求,用法院文化软实力促进产业发展、保护弱势群体、推进跨区域生态保护等,守护酒城人民身边的幸福,助力法治泸州建设再上新台阶?9月3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泸法麒麟”八大工作模式部分牵头部门代表齐聚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共话全省法院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泸州样板”。
A
以法促“信”构建诚信社会
以泸法之力护白酒兴城
白酒产业生态链是我市确立的7大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之一,酒业发展牵动着泸州发展,泸州法院系统如何营造更优法治环境,护航产业发展?
市中级人民法院知产庭法官助理蓝贵静介绍,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创建了“泸法麒麟·三聚焦三围绕”白酒产业司法保护工作模式,核心理念是“以泸法之力,护白酒兴城”。
为提升白酒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2021年4月26日,我市成立了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人民法庭。这个全国首个以白酒产业命名的法庭,把打假治劣作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打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以司法力量护航经济发展。该法庭对涉白酒产业知识产权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开展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巡回审判,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连续多年发布《酒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实时向企业推送涉酒典型案例、法律政策,提供定制式司法建议,为酒企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与宜宾、贵州遵义、山西吕梁、江苏宿迁等地中级人民法院紧密协作,构建了酒业知识产权跨地区、跨省域协作保护格局。
2023年,我市两级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05件,审结299件,结案率为98.03%。2023年,市中级人民法院知产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年,我市抢抓四川省(泸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机遇,以更严格的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以市场化应用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机制,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运用。
B
全链条呵护老小残群体合法权益 擦亮“法护民心”文化品牌
幼有所护、老有所养、残有所助,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我市法院如何擦亮“法护民心”文化品牌,更好地守老护小助残,带动司法为民工作突破提升?
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四级高级法官陈靖介绍,在守老护小助残的司法实践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提炼总结了“泸法麒麟·一驱两翼三联动”守老护小助残工作模式,核心理念是“保护弱势群体、传递司法温度”。把“泸法麒麟——酒城公平正义守护者,守护您身边的幸福”品牌核心内涵深度融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三大弱势群体司法保护全过程。以深化专业化审判为核心,集权益保护、关爱救助、普法赋能、源头治理于一体的综合司法保护模式,为三大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司法保护。
今年4月,纳溪区法院成立了“残疾人司法保护中心”,并推出首个盲文版《信息无障碍诉讼服务手册》等,全链条呵护老小残群体的合法权益。有了这本盲文手册,盲人朋友可以更加自主、自信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5月,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政府残工委联合发起的“泸法麒麟·司法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召集全市法院干警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聚焦残疾人司法权益保护,针对性地开展涉残诉讼服务、司法救助、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据介绍,针对老人和未成年人保护,2023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护老社会观护工作实施意见》。2021年,叙永县法院建立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
C
“一江法庭”筑牢司法屏障
造福川黔两岸百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守护赤水河、保护两岸生态环境是川黔两地人民共同的愿望。泸州法院如何以法院之力守护赤水河流域生态,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改善民生、造福两岸百姓?
市中级人民法院环资庭副庭长何燕介绍,在守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的司法实践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提炼总结了“泸法麒麟·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工作模式,核心理念是“建一江法庭,护一江清水”。通过建立赤水河流域内全覆盖、多层次“三级三网、一江一体”的工作格局,一体化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支撑和服务流域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何燕表示,通过“一江法庭”,深度推进了跨省边际司法协作。比如古蔺县法院和贵州省仁怀市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古蔺县法院委托仁怀市法院代为监督被告人履行劳务代偿义务,仁怀市法院委托古蔺县法院负责对被告人在古蔺辖区内损毁林地的补植复绿实施执行监督。在“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模式下,通过环境资源案件的交叉委托执行,为跨省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司法样本。“一江法庭”还有力促进了流域内裁判尺度的统一和司法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实现了两岸司法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大保护格局的形成。
D
多元立体品牌矩阵 构筑法治文化“泸州模式”
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李林夏介绍,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2021年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了品牌发展战略,2022年10月“酒麒麟”提档升级为“泸法麒麟”,并获评全国法院特色文化项目,“泸法麒麟”品牌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从诞生到深化、升华的成长历程,实现了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创造性发展。日前,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现有相对成熟的工作经验再提炼、再总结,推出“泸法麒麟”法治文化品牌八大工作模式,内容涵盖党建、执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特殊群体司法保护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多元立体的法院文化品牌矩阵。该模式主要包含“泸法麒麟·典亮红星”党建工作模式、“泸法麒麟·三聚焦三围绕”白酒产业司法保护工作模式、“泸法麒麟·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工作模式、“泸法麒麟·一驱两翼三联动”守老护小助残工作模式。
“在‘泸法麒麟’品牌引领下,三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获评各类国家级、省级荣誉210项,连续9年获评全省法院综合考核第一名。李林夏表示,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将持续创新法院文化品牌建设,将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使文化转变为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发热情的内在动力,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为推动泸州法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
温馨提示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