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8/12 16:09:20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专题回顾>2018年全市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十项民生工程>详细内容

2018上半年 泸州市教育交通医疗等民生事业有序推进

来源:泸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7-27 09:3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截至目前,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


“现在出门赶集,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再也不用担心出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了。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不仅生活方便,乡村面貌也有了极大改善。”7月25日,泸县潮河镇王坪村八组村民文正德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据悉,自2017年王坪村完成乡村公路社社通后,到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全村90%的村民乡村公路户户通,改善了村民出行环境,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活力。

泸县潮河镇王坪村境内实现90%农户“户户通” 泸县交通局供图

泸县潮河镇王坪村境内实现90%农户“户户通” 泸县交通局供图

王坪村只是泸州市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市将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开工渡改桥9座、建成渡改桥7座。记者了解到,在改善民生中,今年泸州市共实施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共计98个项目,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泸州在改善民生上成效显著。

公路修到家门口

乡村振兴有希望

地处龙贯山边缘的王坪村是农业大村,全村8个组,人口达到1200余户、4000多人。以前,村民们出行相当困难,由于地处山区,一到雨天山路非常湿滑。文正德说,以前都是小路,去赶集都要走一两个小时,不仅不方便,还耽搁时间。文正德说:“原来路不通,大家都不愿意到我们村里来,甚至有段时间还有村里男青年娶不到媳妇的笑话……”

不过,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据泸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唐挚彬介绍,从2016年10月开始,泸县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社社通”工程,到今年4月,已完成2100余公里、2180个组的道路硬化工程。在“社社通”的基础上,泸县在2017年底又提出户户通的目标,力争实现乡村道路到达每户村民家门口。

王坪村第一书记张涛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已硬化道路51公里,实现90%农户通公路,并且能够连接到就近的主干道。下一步,该村还将修建6公里道路,以实现乡村公路户户通。

在泸县全县范围内,到今年底,预计实现每个镇两个村100%实现户户通,其余村户户通达到80%。下一步,泸县将进一步加大规划指导,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愿投入到户户通公路建设中。

泸县能够快速推进户户通工程,得益于村民们主动求变、求富的愿望。记者了解到,在实施“户户通”项目中,泸县不少村民积极自筹资金、调整土地,用最短的时间就把路修了起来。

文正德说:“路好了,出门就方便了,城里人也愿意到村里来走走看看,大家搞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也更有动力。”张涛介绍,随着乡村道路不断完善,王坪村在未来将形成长6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网,这对今后发展农业产业、搞乡村旅游开发,都具有积极意义,王坪村实现乡村振兴也有了基础。

医养结合见成效

脑瘫患儿治疗有保障

每天上午,市民毛孝平都会带着4岁多的儿子来到龙马潭区残疾人(脑瘫)康复中心,进行为期半天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感统训练、作业治疗等。看着孩子一天天有所改变,毛孝平略感欣慰。

据了解,因为出生时发生意外,毛孝平的儿子被诊断为脑瘫。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毛孝平说,到龙马潭区残疾人(脑瘫)康复中心检查后,儿子符合救助标准,在中心康复治疗都不用花钱。

据龙马潭区残联工作人员杜兴林介绍,该康复中心成立于2015年,每年都有几十名脑瘫儿童在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脑瘫儿童康复区设置有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感统训练室、引导式教育训练室、言语训练室,中医综合治疗室,能有效帮助脑瘫儿童康复。同时,康复中心利用科室中医特色治疗优势,采取医康结合方式,让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据介绍,龙马潭区的脑瘫儿童家庭,每年可享受最高2万元的康复训练救助、最高3万元的康复手术救助、5000元的辅助器具救助,有效地缓解了脑瘫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

全市民生工程

民生实事有序推进

据市民生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泸州市持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包括:全方位促进城乡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9万余名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开工渡改桥9座、建成渡改桥7座等。

截至目前,全市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实现就业6.6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资助和补助学生24.2万余人,开工建设教师周转房386套。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高达96.3%,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基本实现分级诊疗、大病保险。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9.1公里,开工渡改桥4座,建成渡改桥4座;已启动134个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全市已启动实施15个城乡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新建公厕110所,改建公厕46所;改造棚户区6227套,开工改造农村危房8096户、土坯房20601户。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开放率达100%,免费开放体育场馆锻炼62.5万人次,放映公益电影8500场,完成户户通建设10791户,完成12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