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泸州>发展泸州>友好合作>详细内容

泸州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来源:泸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1-23 09:22:17 浏览次数: 【字体:

多点发力 双向发展跑出加速度

11月16日,包括泸州在内的川南渝西10市(区)签订协议,将在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理论社科、网络治理、文明创建、文化旅游等方面联动互动;11月1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践教学基地(泸州永川)签约;10月19日,川渝两地房地产展示平台在泸州上线,川渝两地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房地产项目和房源信息共享。

一个个大动作,彰显了泸州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力度和深度。

11月17日,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泸州已经形成向成渝双城发展、双向发展格局,以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

泸州全面融入成都和重庆两个“极核”

通道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果多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要抓两头、又要带中间,在做强做大重庆、成都两个“极核”城市的同时,还需要若干个“城市点”作支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泸州欲做这些“城市点”之一,主要路径是加强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功能连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重要增长极核心区,带动川南渝西地区发展,有效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

破题之举是全面融入成都和重庆两个“极核”。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31日,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到泸州考察,双方签署《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综合交通走廊建设、深化物流合作、打造开放发展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干部人才交流等成为两地共同推进的事项。

今年7月20日,泸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成都考察,双方又签署了《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意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平台建设、生态环境、市场体系、公共服务6大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努力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极核城市引领发展、泸州支点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

如果说签署协议是合作的开始,那么推动落实就是合作的深化。

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与泸州港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及组合效应,共同创建全国首批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蓉欧+泸州港”号西向班列稳定开行;成都豪能汽车同步器系统泸州智能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成都富森美家居在泸州科维商城顺利开业;成都、泸州、宜宾与广西钦州共建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园区顺利开园;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泸州分中心,泸州挂牌企业达236家;两地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顺利推进……从通道建设到产业发展,再到公共服务,泸州与成都的合作成果越来越多。

再看与重庆的合作。

2018年以来,泸州与重庆毗邻地区签订系列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今年4月7日至8日,泸州市党政代表团赴重庆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开展交流合作,分别与三区签订了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同毗邻地区合作发展。7月2日至3日,泸州市党政代表团再赴重庆学习考察和交流合作,与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交通局签署了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目的是加快形成泸州向重庆发展的格局。

同样,近年来,泸州与重庆在交通、产业、开放、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成效。11月16日上午10点,张贴着“朱沱—云锦”线路牌的公交车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缓缓驶出,往泸县云锦镇方向驶去。这是川渝首条跨省双向对开的“省际公交”,设23个公交站点,惠及25万余名群众。“和以前相比,简直方便多了。”74岁的朱沱镇新民村村民李洪武感慨,只花1小时就能到泸县找老朋友喝茶聊天,饭点到了,坐个公交就能回家了。

泸州争创四川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

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

11月18日,在泸州国家高新区科创路一侧,泸州容大智能变速器有限公司组装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与工人一道挥舞着手臂,快速组装着变速器。公司组装生产线自动化率达63%,按设计节拍81秒就能下线一台自动变速器。

泸州容大智能变速器有限公司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其研发的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CVT零部件约有50%来自重庆,CVT成品90%以上也销售到重庆,配套东风小康、长安欧尚等著名汽车企业。”泸州容大智能变速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怀琳形象化地介绍了公司业务,“就像食品加工企业一样,公司从重庆买‘原粮’,精加工增值后,再把成品卖到重庆。”

巩固提升双城发展、双向发展格局,泸州已经打出系列组合拳。

“我们强化顶层设计,组建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泸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协调创新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开放高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7个专项推进小组,形成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力。”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为了把泸州与重庆、成都签署的各项协议落地落实,泸州已经联合各地,按照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共同行文制定了推进工作计划,按月报送合作事项进度进展工作情况。还建立了市(区)级领导牵头的重点合作项目联系机制,建立了党政联席会、常务副市(区)长协调会商会、联合办公室、专项合作小组,按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诉求事项。

合作要巩固,更要深化。

目前,泸州拥有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6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平台的数量和层级在川渝地区仅次于成都和重庆。同时,泸州形成了“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这些都能直接为成都和重庆服务。

10月29日至11月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举行,吸引了包括成都、重庆等白酒产区的酒企参展参会。6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泸州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国长城(泸州)信创项目投产,生产自主安全通用台式电脑、通用一体电脑和专用台式一体电脑等产品,可辐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周边地区。

随着产业合作的铺开,泸州与成渝地区的务实合作正向纵深推进,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区、内陆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奋力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上月初,泸永江(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启动会召开。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明确的9个合作平台之一,具备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推动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发展,始终是项目为王。“我们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了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四重’谋划工作。”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泸州已开展多轮“四重”事项谋划工作,初步形成“四重”事项161个,其中重大政策9项、重大项目105个、重大平台39个、重大改革8项。

泸州日报记者 罗森波


原标题:[唱好双城记·共建增长极]泸州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温馨提示

请先点击”统一用户登录“进行用户认证登录,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
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